2017 赛季中国足球变革:改革带来新秩序,资本托起中超联赛
随着上海绿地申花俱乐部捧起足协杯冠军奖杯,2017年中国足球赛季落下帷幕。
回顾2017年,是载入史册的变革之年。
从中超U23政策到限制高价引援,再到国足未能冲击世界杯,种种迹象表明英超超球队胸前广告,中超、中国足球在国人眼中依然占据着体育的“顶级资源”,足球带来的悲欢离合依然陪伴着我们的生活。
正是因为改革之后的中国足球亟待新的秩序、新的思维,众多国外顶级体育经济公司、赞助商都将目光投向了这片热土。
“请进,请出”
足球是烧钱的,资本是逐利的,随着球迷消费能力的增长、商业推广渠道的增多,资本纷纷崛起,开始扶持中超。
中超联赛赞助商揭晓
11月22日北京国安俱乐部新闻发布会上,出现了以下数据:
一条胸前广告标价1亿;两条背部广告,每条标价2500万;一条袖子广告,标价1200万……俱乐部把邀请投资人参与的所有广告位都明码标价,就连活动现场两小时每位球员100元1万元的价格,也公开标价。
对于中超联赛来说,在大力打击欠薪、隐性合同等问题后,明码标价是足球资本市场走向正规化的标志。
中超联赛急需“卖胸”和“卖背”,近年来,除了中资在海外收购球队外,一些中小企业也集体要求在足球层面曝光。
西甲中国场边广告
在西甲,可以打出“祝皇马巴萨踢出真爱”的广告,在英超,某中国体育资讯APP购买了英超水晶宫俱乐部的臂章广告位。
不过,在中超联赛,中国中小品牌的曝光渠道仍然有限。
拉加代尔体育作为1967年成立的世界三大体育经纪公司之一,早在1992年就已进入中国市场,并于今年8月在上海成立中国分公司。
作为11支英超俱乐部的独家代理商,他们对中超联赛的商业诉求有着自己的解读英超超球队胸前广告,不仅中国品牌,就连外国企业也在努力抢占中超市场。
用拉加代尔体育全球合作执行副总裁阿德里安·斯特蒂的话来说,中国足球现在最需要的是“外国品牌进来,中国品牌走出去”。
“赞助世界杯的不只是海信、万达这样的大品牌,中国的中小企业也在寻求国际合作,外资企业也希望进行本土化,我们只是希望不要错过任何一个为中国足球创造空间的机会。”该记者说。
交谈中,拉加代尔大中华区合作执行总裁李颖向记者透露,目前共有4到5个欧洲品牌寻求与中超联赛合作,范围从红酒到小家电品牌。
“这些欧美品牌希望架起从电视直播到体育场LED屏,甚至球衣袖子上广告空间的桥梁。”
要打造粉丝文化,我们需要高质量的内容
拉加代尔体育在体育领域深耕50年,目前代表欧洲100多个足球俱乐部进行商业开发,每年向广播公司提供超过10,000小时的节目内容,每年为客户创造平均10亿美元的销售额。
中国足球和体育市场的转播权起伏是推动足球产业发展的杠杆之一。
在市场大力追求版权的阶段,自有IP的打造显得略显不足,也导致平台用户粘性转化不佳,各类资本与平台越来越意识到抱团取暖的重要性。
人民日报曾经撰文称,中国足球很富有,这一点已经得到证实。但中国足球是否善于花钱,仍有争议。而这恰恰是一个富有联赛如何变强的关键。
中国体育APP赞助英超水晶宫
在李颖看来,大部分播出和内容平台都忽视了内容,导致版权市场的投入无法获得预期的回报。
“中国粉丝对优质内容的渴求,现在是一个完全细分的节目市场,比如体育真人秀就非常受欢迎。你们有没有想过,为明年的世界杯做一个不一样的真人秀IP?”
随着版权费水涨船高,中超联赛的资本流向也参差不齐,部分顶级联赛球场相对老旧,周边配套设施也跟不上,中国足协下赛季试行视频裁判之后,对电视转播商来说也将是一个全新的考验。
张玉宁身披英超西布罗姆维奇队球衣
斯特蒂也认为,目前不少中超球队都在学习欧洲先进的经验,对球迷的诉求进行大数据分析,但如何在文化、球迷延伸等方面赢得进一步的认可,也是版权费用、赞助转化变现的关键。
以北京国安球衣广告招商为例,尽管商业模式已日趋透明,但仍有不少球迷提出疑问:这么多年过去了,球衣能卖出那么多广告,为何不印上球员的名字?
在偶像效应、大牌效应日益凸显的中超,小名气是球迷与球员之间的纽带,如果这些细节都做不到完美英超超球队胸前广告,大广告商、大赞助商又如何放心?
如何抢夺国足顶级资源?
随着中超联赛的开放程度不断提升,作为中超联赛“顶级资源”的中国国足也成为各支球队争夺的焦点,而中国国足也已率先尝到了改革的甜头。
中国队一年赞助收入超2亿元
从商业角度来看,中国国足12强赛期间,每期宣传视频、海报都会给各赞助商留出曝光空间。队长郑智和国足队员们还专门为某轮胎厂商拍摄了国足特别广告。
根据国足商业合作招标通知规定:主赞助商合作价格每年不低于5000万,官方赞助商合作价格每年至少2000万,官方供应商合作价格每年不低于1000万。
保守计算,中国队每年的赞助收入在2亿多元。
今年9月12日,恒大主场与上海上港进行亚冠联赛1/4决赛第二回合比赛,拉加代尔体育助力更多中国及全球品牌亮相赛场。
拉加代尔体育早已意识到中国国足未来的商业前景,但对于不熟悉中国足球的国外赞助商来说,仍有一些瓶颈尚未突破。
不过李颖表示,在对接相关方和政府资源时,她感受到了政府对于国外体育机构的认可和诚意,不过对于很多想投热钱的赞助商来说,也应该反思一下进入中国市场的态度。
“首先品牌要有明确的定位,品牌和团队要互相帮助,在扎根当地、脚踏实地的基础上,不错过任何合作机会。”
目前中国体育产业的爆发,不仅是政策引导的结果,也是市场需求的结果。一系列的商业化发展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足球氛围、足球文化的支撑、愿意为球队衍生产品买单的基础上,才会有更多的赞助商进来。
这或许才是未来中超联赛真正的“钱”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