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雷斯失去爆发力和速度,他的沦落并非仅仅因为伤病

标题中的这些词,大概是很多人谈论托雷斯这些年最常用的词了。不过,在谈论圣婴时,笔者并不想像多数分析文章那样,把他的下滑简单归咎于伤病。诚然,他在利物浦时,也曾含着止痛药上场——但那是欧冠对阵皇马的比赛,随后一个赛季他的进球率更高;他也打过2010年世界杯决赛,像2008年那样追背后传球时受伤——但他随后几年完全康复,至少他的出勤率比在利物浦的任何一个赛季都要高。

回到马竞之后也是如此。当托雷斯轻松过掉比利亚雷亚尔后卫破门得分时,我似乎没必要再故伎重演,用“托雷斯失去了爆发力和速度”来证明他的衰落。毕竟在西甲面对的是对他了如指掌、速度不慢的马斯切拉诺。31岁的托雷斯依然拥有令人生畏的爆发力。本赛季对阵瓦伦西亚的比赛中,他在梅斯塔利亚球场边路强行放倒对手,吃到了红牌。

当我们对比托雷斯2010-11赛季在红蓝军团的表现时,“伤病论”的问题就更加明显了。在去切尔西之前的半个赛季里,饱受伤病困扰的托雷斯在霍奇森四分五裂的利物浦阵中,依然能留下23场9球的满意战绩,其中还有助攻马克西2-0战胜切尔西的绝活。虽然2010-11赛季上半段托雷斯的状态下滑明显,但考虑到杰拉德的受伤和利物浦前场人员素质的低下,再加上霍奇森的保守战术,托雷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强势也是可以理解的。无论从情感还是理性上讲,来到切尔西之后的迅速下滑似乎都不能归咎于伤病。

托雷斯欧冠进球数_托雷斯欧冠半决赛进球_欧冠决赛十大进球

2.“平行两前锋”的混淆

托雷斯的爆发力世所罕见,但弗格森对他的评价更进一步:“托雷斯的速度变化更加独特。”如果单纯从冲刺能力上来比较,托雷斯或许远不如身后的搭档杰拉德,但说到速度变化,托雷斯确实用一连串精彩的一对一进球诠释了弗格森的褒奖。这也意味着托雷斯其实并不是贝尔式的长距离跑动型球员——12届欧冠半决赛中半场空挡的长距离跑动实在不算什么。他的经典之作,比如2008年欧洲杯决赛中反超拉姆的进球、利物浦对本哈伊姆的首粒进球、欧冠对阵马赛的进球,都是他掌控自身速度变化能力的体现,也是在更大空间和自由度下的选择。身后有足够强大的防守支撑他去冒险。 这些特点决定了托雷斯本身并不适合平行双前锋战术。毫无疑问这限制了他的发挥空间,不得不时不时地跑到边路或者回撤支援中场。托雷斯的带球和传球选择往往过于冒险,而在这种情况下托雷斯欧冠半决赛进球,他的发挥往往不稳定。

对于托雷斯来说,最适合他的战术就是4-2-3-1:要么是擅长回撤的前锋,要么是攻击型中场。在利物浦的三年半时间里,除了第一个赛季偶尔与克劳奇或库伊特搭档双前锋外,其余几个赛季他都是以单前锋出战。这让他在一对一中拥有了更多的空间,也避免了他不得不回撤到边路或中场,面临被多名后卫围堵的尴尬时刻。托雷斯与库伊特的搭档让他打进了自己的首粒进球,但那时库伊特已经在右路,不会干扰托雷斯身前的大片空间,而克劳奇和基恩就不一样了。贝尼特斯在执教托雷斯初期或许就看出了这孩子只适合单前锋,这大概也是他最终同意在球员不多的情况下放走克劳奇和基恩的原因。

2008年欧洲杯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比利亚在前四场比赛中打进四球,而与其搭档的托雷斯在对阵瑞典的比赛中只进了一球,这与他在利物浦的火热状态不符。在与比利亚搭档时,托雷斯经常要回撤到边路为比利亚拉开空间,还要在西班牙中场进攻受限的情况下承担第一争夺点,因此发挥不佳。但那届欧洲杯,托雷斯的边路拉扯迫使对方后卫不得不保护他,这反过来又造就了比利亚的热门状态以及伊涅斯塔和大卫·席尔瓦蝴蝶般的位置转换和斜插。在半决赛比利亚受伤后,阿拉戈内斯选择用法布雷加斯换下比利亚,回归托雷斯最喜欢的体系,这也让后者如鱼得水,并最终在欧洲杯决赛中制造了致命一击。

来到切尔西之后,托雷斯和德罗巴的共存首次被摆上了台面。虽然托雷斯和德罗巴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中锋,但他们的活动范围却如此相似,当他们同时出现在场上时,难免会挤压对方的空间,这也让托雷斯在欧洲杯上再次面临问题。安切洛蒂确实尝试过用4-4-2来颠覆穆里尼奥苦心经营的4-1-2-3体系,但阿内尔卡和德罗巴的组合在10-11赛季却失去了意义。原本打算在战术层面延续这个阵型生命的托雷斯,在一次次退到中场的过程中彻底迷失了方向。托雷斯身体素质爆发力强,技术不俗,偶尔还有灵光闪现的助攻,但他在组织进攻方面确实不擅长。安切洛蒂师从萨基,但比恩师灵活多了。 他的4-4-2阵型的机动性点在于两名前锋需要一人大范围移动,以缓解两名中场的劣势,可惜这个角色并不属于托雷斯。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AC米兰和马竞时期。2014-2015赛季上半段的AC米兰是托雷斯职业生涯最差的时刻。这不仅是因为AC米兰的中场薄弱迫使他们只能从边路发起进攻,还因为他们前锋众多,但都不是特别有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帕齐尼-托雷斯组合。这是一对平行前锋的另一种版本,但不同的是,帕齐尼的技术远不如比利亚和德罗巴,活动范围也小得多。托雷斯不得不依靠技术优势,在大部分时间里将球控在禁区外,这无疑是对他身体天赋的浪费。 在因扎吉治下,AC米兰本身以阵地战为主,辅以本田圭佑和梅内斯的双面内切搭档托雷斯,一度起到不错的效果,但托雷斯实在太需要1v1的空间,这也导致他大多数时间都迷失在对方防守队员的缝隙中。

托雷斯刚回归马竞时,他的“搭档/对手”就是状态正热的格列兹曼。虽然格列兹曼并非传统中锋,但托雷斯到来时正是格列兹曼状态最热的时期。进攻时,两人经常平行面对对方防线。13-14赛季取得成功后,西甲球队面对马竞时,经常会放弃中场,防线后撤得更深,以阵地防守为主。一旦西蒙尼采用4-4-2阵型,阵地战往往依靠图兰在边路控球的优势。这样一来,托雷斯就不用承担切尔西时期回撤的责任,但在进攻中的作用却不如小技术更出色、密集防守下盘带更稳定的格列兹曼。

3. 托雷斯在4-2-3-1/4-4-1-1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事实上,即便作为卡尔德隆球场的领袖,西蒙尼也很少派托雷斯出任单中锋。虽然他的速度没有下滑太多,但毕竟已经32岁了,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下降了不少托雷斯欧冠半决赛进球,控球时经常被撞倒,他不再有太多面门机会,也没有大片空间供他驰骋。站在他身边的,是另一位金发少年——格列兹曼。

回到切尔西,安切洛蒂、博阿斯、迪马特奥都尝试过让托雷斯打单前锋的战术,最成功的是贝尼特斯时期的托雷斯。但对比利物浦时期可以发现,阿扎尔、马塔、奥斯卡三人组和巴贝尔/利拉德/贝纳永-杰拉德/贝纳永-库伊特三人组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首先进攻的重点就不一样,利物浦时期进攻的起点完全是阿隆索,边路第一点之后,托雷斯和杰拉德经常直接面对球门托雷斯欧冠半决赛进球,简单直接的打法让托雷斯和杰拉德都受益匪浅,即便进攻从中路穿过,阿隆索和杰拉德的寻机能力也能保证第一时间发现托雷斯的跑位。而到了后期,切尔西越来越注重托雷斯身后三人的配合。 肋部区域经常留给阿扎尔和马塔去处理,托雷斯更多是在中路,重心和利物浦时期完全不一样。

其次,利物浦时期,杰拉德、库伊特、巴贝尔、里埃拉都具备托雷斯拿球后斜线跑动的能力,他们的爆发力和体格足以支撑这一点,这让托雷斯经常能在肋部和中路制造正面进球,这也是他最擅长的时刻。其中最擅长的就是杰拉德-托雷斯组合。相比之下,马塔是一名技术型中场,体格和爆发力比起杰拉德要逊色很多。奥斯卡和阿扎尔也各有特点,这也导致托雷斯在阵地战中并没有太多的1v1机会。

最后,切尔西在回撤时经常会形成4-4-1-1的体系,这与利物浦时期会把边锋留在前场针对对方弱点的做法大不相同。而且,留在前场伺机组织反击的往往是马塔,这也迫使托雷斯不得不再次移至边路。参考托雷斯在2008年西班牙队的安排,托雷斯在反击中的犀利度也大不如前。托雷斯在中路时,往往可以发动非常高效的反击,比如最终利物浦2:0获胜时助攻威廉的那个进球。

4. 这位神奇的26岁球员和前锋的蜕变

福勒、欧文、萨维奥拉、托雷斯、斯图里奇、阿奎罗等一系列以速度著称的前锋在26岁后都遭遇伤病,有的复出后继续闪耀,有的则无奈平庸。似乎只有亨利在26岁后还能以闪电般的速度干掉英超后卫,而大多数26岁后的速度型前锋都面临着转型的问题。

托雷斯也不例外,虽然上面说的都是战术方面的原因,但伤病和比赛越来越多也是他状态下滑不可忽视的因素。不过相比欧文和萨维奥拉,托雷斯的身高和争空能力还是不错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双前锋战术中,托雷斯经常会移到边路争夺第一点。

但单纯以个人特点作为理由并不能完全解释教练的选择,我想托雷斯自身的转变也是原因之一。21世纪第一个十年到第二个十年,足球战术的趋势从开合转为传控,再从传控转为高压逼抢。无论是现在流行的传控还是高压逼抢,都使得主动接应的一方防线更加深入,很难再有第一个十年的空间。这就要求前锋不仅要擅长侧翼突击和偷袭,还需要有更全面的能力和更大的活动范围,才能拉开对手的防守阵型。

托雷斯现在的情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托雷斯的拉边、回撤、助攻、做第一支援点,既是教练的安排,也是这种情况下必然的转型选择。只不过他习惯了过于冒险的盘带和传球选择。本来,结合他的速度变化,这会是他最大的优势,但回撤之后,这样的特点不仅会让他无所适从,也未必完全符合教练的战术要求。

托雷斯确实是一代中锋的代表,他和德罗巴处于光谱的两端,但他们是否都是现代中锋值得怀疑。事实上,现代中锋的代表类型也随着战术潮流的变化而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执教战术解释了托雷斯的低迷,而足球战术潮流的演变和轮回助长了这位人生赢家的蜕变。

第二章 金童归来?

标签: 托雷斯 杰拉德 伤病 霍奇森 西蒙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