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 年中国人首次接触世界杯,黑白电视见证思想解放
△1978年重庆球迷酒吧欧冠决赛,中国人第一次通过电视观看世界杯足球赛。
还有不到两周,第21届世界杯将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开幕。如今,年轻一代已经习惯通过电脑、手机观看足球比赛,但40年前,中国人第一次接触世界杯时,大多是通过收音机和黑白电视收听、观看。
1978年,刚刚由北京电视台更名的中央电视台首次在中国转播了阿根廷世界杯。那一年,中国每百户电视机拥有率仅为13.8%,“几十个人围着一台九寸黑白电视机看比赛是很常见的事。”67岁的原重庆球迷协会会长王旭明说。
但正是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一代中国人才第一次接触到了外部世界。那一年,中国开始了伟大的思想解放,开始了内部改革,对外开放。
在收音机上收听 1978 年世界杯决赛
1978年6月,宋世雄在香港的一家宾馆房间里,利用国际广播卫星的公共信号,直播季军赛和冠亚军决赛。
如今,我们已无法考证1978年世界杯电视转播覆盖了中国多少个城市,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建成全国微波通信网。《新闻联播》于同年元旦正式开播,是当时唯一一个向各省级电视台同步直播的节目。
虽然没有了克鲁伊夫、贝肯鲍尔,但亿万中国人依然记得布宜诺斯艾利斯河床球场上飞扬的彩纸、记得肯佩斯飘扬的长发、记得宋世雄高亢激昂的歌声。
可以说,中国第一批世界杯球迷诞生于1978年,而这批球迷大部分都成为了阿根廷队球迷。
此时,国内最著名的两位足球评论员,重庆人黄健翔和重庆女婿刘建宏,都只有10岁。
黄健翔回忆道:“1978年夏天,我们家刚刚调到南京,在南京特有的酷热中,我和爷爷、爸爸一起看着一台九寸的黑白电视机。阿根廷队决赛前,河床球场的看台上,出现了人们像雪花一样撒纸片的镜头。那一刻,我觉得足球太神奇了,能让那么多人为之疯狂。那一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当时效力于重庆体工队的姜俊林告诉重庆晨报:“当时我们在教练的带领下通过收音机听那场比赛,现在我能记得的只有宋世雄的声音。”如今已年过六旬的姜俊林依然会熬夜看比赛,甚至还谈到了刚刚结束的欧冠决赛中利物浦队球员卡里乌斯犯下的不可思议的失误。
看世界杯决赛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人民日报资深记者袁曦从这场比赛得知,位于南半球的阿根廷正处于冬季。一个月后,他参加高考时发现,地理试卷上最后15分的题目是:“北京夏至时,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什么季节?”
那一年,袁曦从570多万考生中幸运地考上了四川大学中文系。
九英寸电视见证意大利夺冠
1981年,中国男足首次闯进世界杯,当时还在做服装生意的王旭明就和几个朋友开始看球。
到1981年底,全国每百户劳动居民家庭拥有电视机数量已达到58台。“当时我们几个人就在重庆产的9寸‘金雀’电视机上看了中国队被新西兰和沙特队击败的比赛。要不然,中国队早20年进世界杯了。”王旭明回忆道。
△1982年,中国队虽然未能晋级世界杯,但容志行(左)等中国球员开始成为一代人的偶像。
到了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济科、罗西、普拉蒂尼、鲁梅尼格等顶级球星都到了巅峰,马拉多纳也开始崭露头角,中国人第一次见识到了世界级球星的魅力。
△1982年,宋世雄在评论。
本届世界杯,中央电视台一共转播了22场比赛,除决赛外,其余比赛均在晚上录制转播,由于没有时差,对吸引观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王旭明笑着回忆道:“当时有些球迷为了不提前知道比赛结果,不允许同事、朋友听收音机里播出的‘新闻报纸摘要’。”
那届世界杯,“金童”罗西荣膺最佳射手,帮助意大利夺得冠军,也是在那时,中国第一代铁杆球迷诞生了。
其中,辽宁鞍钢集团电工李文刚激动不已,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罗西”,成为中国有名的“足球皇帝”。
正是在这种狂热的氛围中,球迷群体逐渐壮大起来,1983年,中国第一支球迷啦啦队在北京组队观赛;1984年,中国第一个球迷协会在鞍山成立。
也正是在这一年,王旭明在新华路120号租下了一个30平米的店铺,开了一家名为“小来春”的火锅店。“为了吸引球迷,我在门上嵌了一个足球,生意很好。后来,大家就干脆叫这里‘球迷火锅’了!”因为名气大,年维思、张俊秀、高丰文、李英发等足坛名宿都曾光顾过这里。
我第一次在凌晨看足球比赛是在1986年
1985年,在见证了中国国家足球队的“五·一九”之夜后,王旭明做出了一生中最大的选择:做一名真正的球迷。
1986年4月19日,重庆足球队在大田湾体育场参加全国足球比赛,赛后,王旭明召集马延成、“小皮球”、“菜背栓”等12名球迷开会,成立了重庆乃至西南地区第一个球迷协会。
1984年、1985年,黑白电视机在重庆百货大楼、群林商场等商场开始流行,“后来,人们逐渐开始看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了。”
△1986年世界杯,阿根廷队夺得冠军,马拉多纳被加冕为新的足球之王。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是中国体育转播的里程碑,中央电视台首次对世界杯52场比赛进行了全程直播或录播,中国人开始养成清晨起床看球的习惯重庆球迷酒吧欧冠决赛,黄健翔甚至在凌晨看完阿根廷战胜西德的决赛后,直接走进了高考动员会的会场。
那一年,中国生产了电视机1447万台,其中彩电414万台。但当时中国工人的平均年薪是1271元,几百元的电视机还算是奢侈品。因此,很多人都在同一个地方观看世界杯,比如有电视的邻居家、学校、家庭宿舍的篮球场、工会会议室。
此时,王旭明在大田湾开了一家“球迷餐厅”,“那届世界杯,这里基本就是我们的观赛基地。”
虽然马拉多纳在本届世界杯上被冠以新的足球之王,但王旭明等重庆球迷最爱的还是巴西队。“那时候我觉得巴西队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队里有济科、苏格拉底这样的球星。”
“1/4决赛,巴西队对阵普拉蒂尼执教的法国队,大家激动不已,不断呐喊助威,但巴西队最后还是在点球大战中落败,心里非常郁闷。”王旭明回忆道。在采访中,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场比赛是本届世界杯最精彩的一场比赛。
看足球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到1994年世界杯的时候,球迷协会的观赛条件已经很好了。我当时开茶馆,买了一台40寸的索尼背投电视,早上八九点就开始看比赛。”王旭明说。“那届世界杯大概是中国球迷真正狂热追星的开始。决赛中罚失点球的巴乔,成了全民偶像。”
1994年也是中国体育值得纪念的一年,澳超联赛在这一年正式开始,中央电视台也开始直播NBA总决赛,而这一年恰逢世界杯。
70后球迷小毅说,“我身边就有人这样做:从晚上11点连续看三场世界杯比赛,到第二天早上7点,睡两个小时,早上9点起床,看NBA总决赛,一直到中午。”
不过,给王旭明留下最深印象的世界杯,自然是2002年他加入中国国家足球队时参加的韩日世界杯,那是他第一次不是通过电视转播而是通过现场观看世界杯。
“现场的气氛和我在电视里看到的完全不一样,特别是第一次在现场感受到韩国球迷文化的时候,那种集体的加油气势,统一的口号和服装重庆球迷酒吧欧冠决赛,整齐的动作,疯狂但不混乱的氛围。后来我们也开始学习把这些运用到为重庆队加油上,形成了我们重庆独特的球迷文化。”
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球迷们观看世界杯的渠道不再仅仅局限于电视,文字直播、图片直播、社交媒体等逐渐成为流行的方式。
如今,重庆人早已告别了黑白电视时代,从笨重的CRT到轻薄的平板,从三四百线的分辨率到4K,从4:3的屏幕到16:9的宽屏。
据CSM调查,2017年上半年中国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为144分钟。而根据CNNIC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平均网民每周上网时间为27小时。如果将网民的时间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中国人(13.9亿,根据2017年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每人每天上网时间为129分钟。
2018年之前,中国人每天花在电视上的时间一直超过在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时间,而2018年可能是这一比例首次出现逆转。
无论是九寸的黑白电视,还是数百寸的高清投影屏幕;无论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还是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观看比赛,观赛方式一直在演变,但观看世界杯给球迷带来的乐趣却是永恒的。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唐浩
标签: 重庆球迷酒吧欧冠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