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合理-张卫平传:呈现跨越半个世纪的中国篮球发展史
【香鱼写在前面】
这是网络系列《很有道理》的第50章。接下来还有《第一季》最后10章,将在未来两周内每天上午10点如期上线。预计今年年底,该剧第一季将会完结,暂时和大家说再见。
转眼间,从10月4日第一篇上线到今天第50篇已经过去了两个半月。当我停下来回头看时,我意识到我们已经一起走了这么远。细心的朋友可以从标题风格的不一致中看出变化。
策划这本书的宋导演笑了我。一位当了十几年编辑的老编辑突然回到了解放前。显然我写的都是真实的材料,但我不得不把它变成“点击诱饵”,只是为了邀请更多的人进来看看。我能做些什么?如今是一个文章只看标题、人只看脸的时代。
一篇文章从采访、整理、构思、修改、配图到定稿、排版,需要好几天的时间。可能只看一眼就决定不读这篇文章。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大家只想“10天保一份工作”、“3年月薪5万”。很少有人能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就算你出版《盗墓笔记》或者《甄嬛传》,要出版三个月而不被烦,确实很难。
事实上,每个公众号都是一个过滤器,过滤掉那些与你有相同兴趣的人,拒绝那些与你保持距离的观点。所以,一直默默待在一起的朋友们,无论是从头看还是偶尔读,一定有共同点。毕竟,尽管连续两个多月的疲劳轰炸,你也坚决没有取消。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传记?因为有些事情如果不记录下来,就真的会成为过眼云烟。有些人如果不写成一本书,你看到的永远只是豹子的一瞥。我相信,如果你真正理解了这本书和张指导,你也会认同他所代表的价值观。
这是一次与睿智长辈的漫长对话,也是一次充满惊喜的华丽冒险。出发之前,你绝不会想到他是一位如此出色的导游。希望未来,我们都能过上同样辉煌的生活。
第一季最后10章,上午10点见!
【《很有道理》第50章正文】
张卫平第一次接触NBA解说工作,要追溯到他执教时期。
那是1985年左右,当时他还是中国男篮教练组的一员,偶尔为北京电视台解说几场NBA比赛。当时没有现场直播,所有比赛都是通过视频和集锦进行解说。总而言之,大卫·斯特恩在寒风中在央视大楼外等待向央视免费送NBA视频已经是好几年了。
但他真正走上全职NBA解说之路,是从1996年圣安东尼奥全明星赛开始的。当时,在老朋友孙正平的邀请下,他开始担任央视NBA解说顾问,为当年的全明星赛和总决赛进行现场解说。从此,张卫平轰轰烈烈的NBA解说生涯正式拉开帷幕,并延续至今,累计积累了20多年。
(看: )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1998年作为IMG中国高级经理陪辛兰成观看NBA直播并担任解说顾问之外,1999年由于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的影响,北约飞机,央视暂停转播 除了当年的NBA总决赛,张卫平自1996年以来,为所有NBA全明星赛和总决赛提供现场解说。根据NBA官方统计,张卫平对总决赛的现场解说是世界首屈一指。无论是美国本土电视台还是其他国际电视台,都没有人能接近他的纪录。
原来,由于电视版权限制,NBA总决赛由美国CBS、NBC、ABC等电视台轮流转播。评论员和评论顾问一般与电视台有长期雇佣关系。一旦直播权发生变化,自然不可能长期出现在总决赛中。以美国著名“抗癌斗士”克雷格·赛格为例。虽然他是著名的NBA体育记者,但他一直为TNT电视台工作,而TNT电视台从未获得过总决赛的转播权。我一直无法评论决赛。直到2016年,在他生命接近尾声的时候,他才受到TNT的竞争对手ESPN的邀请,作为ESPN的特约记者,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现场报道NBA总决赛。
从这个角度来看,张卫平能够解说NBA总决赛近二十年,成为世界上解说NBA总决赛第一人。这不仅创造了他自己的辉煌,也代表了所有中国媒体和中国球迷的骄傲。 。
(张卫平与NBA总裁肖华共同点评2017年全明星赛)
与老搭档孙正平相比,张卫平并没有播音主持背景,之前也没有过任何体育比赛的报道经验。刚开始担任NBA解说顾问时,他是“抓鸭子上架”,多少有些不情愿。
比如,张卫平虽然在篮球专业知识丰富,但刚开始做解说工作时,表达能力跟不上电视转播的需要nba总决赛央视解说nba总决赛央视解说,语言也不够逻辑。有时候,他会回答一些不是他所问的问题,或者是似是而非的问题。另外,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张卫平习惯说地道的北京话,尤其是一些北京特有的方言和俏皮话,有时还会一些流行语,在央视这样的国家级电视台播出有些不合适。 。
但张卫平一直有认真做事的习惯。无论做什么,只要他做了,他就会尽全力做到最好。每次解说结束后,他都会主动对自己的解说进行一次“审视”,一点一滴地详述自己解说的每一个细节,仔细分析和总结什么时候应该冗长,什么时候应该简洁。为了尽可能纠正自己在播音中的“北京口音”,他还不厌其烦地向播音专业人士孙正平请教,总结了自己最常见的发音错误,逐渐学会了正确的发音方法和播音技巧。 。
1997年回国后,张卫平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为中央电视台解说NBA常规赛。 2000年,张卫平从香港回到北京定居后,正式成为央视体育频道NBA常驻解说顾问。当时,他还住在怀柔,一个比较偏僻的郊区。他每次去央视解说比赛,平均往返140多公里。但他常年这样做,从不抱怨。他总是提前出现,从不给转播人员造成麻烦。不仅如此,每次央视去美国直播NBA全明星赛和总决赛,他总是主动担当起“伴奏”的角色,还帮忙处理租车、驾驶、接待等事宜。只要他能继续从事与篮球相关的工作,他就会感到快乐和动力。
(“二平组合”活跃于NBA总决赛)
【张卫平自传】
刚开始做解说的时候,其实我也不知道具体要说什么。每场比赛开始前,我都会和孙正平讨论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听。我得时刻提醒自己,北京口音不要太浓。
当时,央视在比赛解说方面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不宜太满,应留出时间让观众享受比赛。不像美国的NBA解说员,说话很紧,全场观众都停不下来。刚来的时候,马国立(时任中央电视台体育部主任)让我多讲技战术,但不要讲得太深,怕观众听不懂。
说到这里,我有一个亲身经历。随着观众的欣赏水平和篮球水平的提高,我们的解说水平也必须同步提高。例如,有一次我在美国机场候机,和其他乘客在机场酒吧观看了一场比赛。我边看边仔细听他们谈论比赛,发现他们的排名确实很高。感觉每个人都是教练,条理清晰地谈论比赛。
那场比赛的解说嘉宾是比尔·沃顿(NBA“50大巨星”之一、常规赛和总决赛MVP、篮球名人堂成员)。大家都很不满意。有些人抱怨道。说些什么。我们看不懂、看不到的只是谈论谁抢篮板、谁进球。我们都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你必须说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由此我认识到,诠释的水平必须与观众的欣赏水平挂钩,不能太超前,也不能太落后。美国观众对篮球的理解比我们国内的要高。当然,我们正在不断进步,但客观上还存在一些差距。在美国当评论员确实不容易。所有的色号(解说顾问)nba总决赛央视解说,也就是我的角色,都必须是知名教练或者退役球星,因为观众的欣赏水平太高了。
哦,我得解释一下什么是颜色。以前我们不明白。后来IMG请来了美国的专业解说员来教我们如何解说比赛。我听了,受益匪浅。一位美国解说员表示,解说比赛的两个人之间应该有分工。一种称为逐场比赛(广播比赛回合),另一种称为颜色。口译工作就像一起合作画一幅画。逐个游戏的任务是布置框架并告诉你在哪里画东西。这是房子,这是树,太阳,窗户等等。颜色是具体的绘画,赋予这些东西颜色。一场比赛就是一轮。 Play by Play 关注场上发生的事情,即发生了什么。颜色谈论具体的为什么(why)和如何(how),这样两个角色就不会冲突,不会相互竞争。 。
听美国的解说,球一过半场,Play By Play就开始谈论场上的各种情况。球一进球,Play By Play立刻闭嘴了,Color开始分析进球是如何进球的。为什么我们能够取得进步以及我们使用了哪些具体策略。正当他说话的时候,底线球就出来了,朝那边去了。半场结束后,比赛再次停止,比赛重新开始。像背景资料之类的一般都是逐场介绍,色彩主要是分析现场发生的一些情况。
听这个真的很鼓舞人心,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时我们很容易糊涂,出现一些偷话的现象,就是因为我们对角色分工理解不深,或者执行不到位。你看,现在无论我和谁搭档解说,我都不会先发言。我总是让一场场比赛先说话,然后我再继续。无论是暂停回来,还是比赛突然中断时转回演播室,逐场比赛都必须是第一位的。这里有一些客观的规则,让观众听得舒服。
讲解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你需要这样不断地总结,才能慢慢提高你的水平。而且随着受众水平的提高,他们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不同。你必须主动去学习和研究,才能跟上观众的进步。
还有一点就是,毕竟央视是国家电视台,代表国家。这是很正统的,不能乱说。包括很长一段时间不让主持人说英语,提到NBA就不得不说“国家篮球联赛”等等。我这里偶尔加一句半句也没关系,但是接下来我要解释一下,比如说组队,然后我要解释一下这是双人组队,就是担心用户听不懂。网站上的讲解比较自由,可以比较生动,不会那么死板。在不同平台上发表评论时,风格也需要符合平台受众的口味。
【张卫平自述结束】
事实上,随着孙正平和张卫平解说二人组在1996年全明星赛上一炮而红,这支解说团队很快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青睐,并迅速坐稳了国内NBA解说领域的头把交椅。 。孙正平的优点在于口音正确、吐字清晰、训练有素、经验丰富。张卫平的优点在于对篮球技战术的理解较深,临场分析评论准确,英语水平出色,能恰到好处。幽默感。当两人搭配在一起的时候,观众感觉非常舒服,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观看习惯,以至于后来导演钱成海干脆给他们起了一个外号——“二平组”。
2008年,为了筹备北京奥运会的解说工作,中央电视台成立了“国家奥运解说队”。在所有NBA解说员中,张卫平是第一个入选本次“解说国家队”的人。本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美国男篮的所有比赛都是由孙正平和张卫平的“两级组合”解说。
北京奥运会后,中央电视台出版了纪念奥运解说工作的专着《奔跑的麦克风》,对参与奥运解说的28位体育媒体人进行了精辟的记录。在关于张卫平的章节中,作者在章节开头放置了这样一个关键词——“专业”。
应该说,这个评价是恰当的。在任何领域,“专业”都是一个很高的评价,用在张卫平的讲解风格上,确实是当之无愧。
《很有道理:张卫平传》第50章完结
预览:
孙正平曾这样形容“二平组合”,他说:
“我们形影不离,形影不离。”
你知道“二平集团”的绰号是谁起的吗?
“二乒队”远赴印第安纳解说总决赛,
普通外汇兑换,
怎么就闹出了这么大的事件,惊动了总督府和中领馆呢?
张卫平曾与多位知名评论员合作,
他对这些合作伙伴有何评价?
……
明天上午10点,敬请收看《很有道理:张卫平传》第51章。
简历目录:
第01章:
第02章:
第03章:
第04章:
第05章:
第06章:
第07章:
第08章:
第0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第40章:
第41章:
第42章:
第43章:
第44章:
第45章 北京奥运会为姚明传球,为何28岁就退役?
第46章:
第47章:
第48章:
第49章:
观看方式:
传记内容在腾讯体育独家发布,同时收录在作者阿羽微信公众号“尤尔NBA”(微信搜索公众号“尤尔NBA”或“”)和企鹅号“尤尔篮球”(腾讯新闻App) 、天天快报App(搜索“圣诞篮球”),欢迎收听并持续关注精彩新闻。
创作团队:
口述:张卫平